您的位置: 政务公开 > 查阅政务 > 统计信息 > 统计数据

兴安盟城镇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与公众感觉差异的分析

来源:盟统计局 作者:盟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8年07月03日

  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是劳动工资统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政府部门制定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在内的各项保险、住房公积金缴费基数,法院在判定突发事件如工伤、车祸等对受害人给予经济补偿时的参考依据,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然而,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往往与社会公众的感受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对政府统计及统计数据产生疑问。

  • 存在的认识误区

  目前社会各界还停留在“社平工资”这个名词上,而现行制度下平均工资为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统计范围为城镇非私营单位,而不包括私营单位和个体工商户。以兴安盟为例,截至2017年底兴安盟城镇非私营单位数量只占全部城镇单位的49.5%,且私营单位平均工资与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相比较低,2017年劳资年报数据显示两者相差28503元。所以这一数据并不代表全社会平均工资。

  劳动工资统计制度中工资总额是税前工资,对于社会公众而言,工资的概念可能就是实际拿到手的钱,而劳动工资涵盖的范围大于到手的工资,或许正是因为这个认识上的误区,让人们对实际收入的感受相比数据存在差距。

  二、产生认识差异的主要原因

  (一)对城镇非私营单位的统计范畴不了解

  统计范围内城镇非私营法人单位分为四上和四下两部分,四上企业具体包括规模以上工业、资质以上建筑业、限额以上批零和住餐业、限额以上服务业;四下是除四上以外的全部城镇非私营法人单位,具体包括国有单位、城镇集体单位、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等单位。以上是城镇非私营单位的统计范围,大众拿自己的工资与统计局发布的工资对比,会觉得自己工资过低,因此怀疑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虚高不真实,其实人们是对城镇非私营工资统计范围不了解。

  (二)对城镇非私营单位工资的构成不了解

  在统计的范畴里,工资总额是直接支付给本单位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是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劳务派遣人员工资和其它从业人员工资总额之和。在人们的印象里自己所拿的奖金、津贴补贴、加班工资等是不包括在工资总额里的,因此算出的平均工资与统计局公布的城镇非私营平均工资会有较大差距。

  (三)对城镇非私营单位应发工资的不了解

  由于人们只把实发工资当工资,没有把单位为个人代扣代缴的各项费用、住房公积金和社会保险金个人缴纳的部分计算到工资总额中去,人们看到工资卡上的数字与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不同就总觉得公布的数据虚高不准确,其实是对工资范畴的不了解造成的。

  (四)对不同行业的工资水平不了解

  部分群体或行业的工资快速增长会拉高“平均数”,从而掩盖另一部分从业人员工资增长缓慢、工资水平相对较低的情况。比如:兴安盟城镇非私营工资最高的是金融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95838元,最低的农、林、牧、渔业平均工资为30512元,行业之间的工资水平差距较大。

  工资水平均会因所属单位的行业、地区、性质,及个人所在岗位的不同而感受不同,不同岗位平均工资水平有较大差距。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平均工资最高,商业、服务业人员平均工资最低。由于工资分布是典型的偏态分布,即少数人工资水平较高,多数人工资水平较低,所以多数人的工资水平会低于平均工资。

  三、几点建议

  (一)各级统计机构要严格规范数据使用,通过电视、互联网、报纸等及时公布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数据,并将私营单位平均工资数据与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数据同时发布,在发布通告的同时,将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统计方法、统计范围、统计内容、变动特点等进行详细解读,使社会公众正确理解和区分官方公布的“平均工资”与“到手收入”的概念。

  (二)继续深化劳动工资统计方法制度改革,提升数据的权威性。积极探索将劳动工资统计范围扩大到私营经济单位,在私营与非私营工资加权平均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个体工商户平均工资水平,制定出合理的平均工资数据核算方法,并运用到相关的社保、医疗、经济补偿、公积金等领域。

  (三)正确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善于利用互联网平台,及时发布平均工资数据,同时做好相关不实信息的澄清工作,努力提高稿件的真实性。加大宣传统计知识力度,让大家充分了解统计工作,也让大家了解城镇非私营平均工资的计算以及发布数据的重要意义。

地 址:内蒙古乌兰浩特市兴安盟党政大楼电话: 0482-8266664传真: 0482-8266661Email: admin@xam.gov.cn

兴安盟行政公署主办兴安盟信息产业化办公室协办建议使用:1024×768分辩率 真彩32位浏览

Copyright 2015 www.xam.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蒙ICP备05002755号-2